(地方赛)第八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连云港赛区通知

发布时间:2020-07-10

 关于举办2020年连云港创新创业大赛

暨“创赢海州·双招双引”英才会的通知


    各县区科技局(经发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我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部署要求,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聚集和整合创新创业要素,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形成科技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经研究决定,由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海州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举办2020年连云港创新创业大赛暨“创赢海州·双招双引”英才会(以下简称大赛)。现将《2020年连云港创新创业大赛暨“创赢海州·双招双引”英才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你们,并就做好大赛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1.本次大赛是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八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对符合省赛条件的优质参赛项目,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将同时推荐其参加第八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以省赛时间为准)。大赛将举办初赛和决赛,各单位要按照《方案》明确的具体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安排,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辖区内赛事组织工作如期完成。

    2.各县区科技局(经发局)牵头负责大赛组织工作,加大做好大赛的宣传以及参赛项目的组织、筛选和推荐工作。各单位要认真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团队和企业参赛。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创业载体要积极组织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

    3.各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往年工作情况,制定地方支持政策,重点为参赛的优质项目提供科技园区落地孵化、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扶持措施。各地要加强与地方新闻媒体合作,加大赛事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对大众创新创业关注和支持,形成政府鼓励创新创业、社会支持创新创业、大众积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大对参赛项目数据统计及分析,跟踪发展动态,了解创业需求,做好深层次创业服务。

    4.各单位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省、市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创业大赛组织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大赛期间,积极主动做好赛事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办赛效率。

    5.联系方式

    市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范强贤  0518-85813873

    市科技局高新处         

    徐静  0518-85805561

    东海县科技局             

    石聪  0518-87776765

    灌云县科技局           

    杨洋  0518-88997276

    灌南县科技局             

    陈树兵  0518-83960992

    赣榆区科技局             

    刘建国  0518-86033857

    海州区科技局             

    闫明朝  0518-85601608

    连云区科技局             

    徐冬冬  0518-82237919

    开发区科技局             

    胡媛  0518-85882768

    徐圩新区经发局       

    夏志  0518-82256024

    高新区科技局             

    孙嘉耀  0518-81888931

    大赛QQ群:375084080    

    投诉电话:0518-85801068

    地  址:花果山大道17号科技创业城3号楼801室


    附件:

    2020年连云港创新创业大赛暨“创赢海州·双招双引”英才会实施方案


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6月29日


附件:

2020年连云港创新创业大赛

暨“创赢海州·双招双引”英才会实施方案

    连云港市是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江苏“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海州区为连云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产业特色鲜明,人才科技资源集聚,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备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为推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围绕连云港市“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主题主线和海州区“三区两城”战略部署,创新人才工作和经济发展工作理念,整合资源,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以下简称“双招双引”)相结合,做到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引进一批带项目、带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和市场前景好、支撑带动强的产业项目,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海州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举办2020年连云港创新创业大赛暨“创赢海州•双招双引”英才会(以下简称大赛),现将具体方案制定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

    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

    海州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指导单位

    连云港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连云港市委宣传部

    连云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连云港市教育局

    连云港市财政局

    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承办单位

    海州区委组织部

    海州区科学技术局

    海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海州区商务局

    海州区总工会

    共青团海州区委员会

    海州经济开发区

    海州区科技镇长团

    连云港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连云港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协办单位

    各县区科学技术局

    各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各国家、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

(二)大赛组织委员会

    主  任

    许东方  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主任

    佟欣  海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郑刚  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殷少卿  海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

    顾振中  海州区政府副区长、科技镇长团团长

    刘虹  海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海州工业园党委书记

    委  员

    张健  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高新技术处处长

    郑纪东  海州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林春娟  海州区科学技术局局长

    张正文  海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谢艳  海州区商务局局长

    王富芹  海州区总工会党组书记

    闫美玲  共青团海州区委员会书记

    陈健  海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新浦工业园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李强  海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政法委书记,海州工业园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海州区委组织部。佟欣任办公室主任,郑纪东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海州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李锦梁,海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劳动就业管理处主任刘君远,海州区商务局副局长谢昌领,海州区总工会副主席范明,共青团海州区委员会副书记马超,连云港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艺宁任办公室副主任,成员由各有关单位指派工作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大赛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三)专家指导委员会

    为大赛提供咨询和建议,并对赛事工作进行指导。由创投行业著名人士、知名创业企业家、金融专家及行业著名专家组成。

    (四)专家评审委员会

    负责大赛评审工作,由投融资专家、技术专家及行业领域专家等组成;其中投融资专家须具备较丰富的投资管理实践经验。投融资专家、技术专家和行业领域专家由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邀请。

    (五)大赛服务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将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QQ工作群等渠道进行赛事宣传,提供PPT制作、路演辅导等赛事培训,举办创业沙龙、项目对接路演等活动,提升参赛团队和企业科技创业水平。各镇街、园区等载体单位将全面参与优质项目的前期筛查,与项目方洽谈落地相关事宜,把能否实际落地作为进入决赛的重要参考依据。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影响的,可采取线上或视频方式进行项目对接、路演等。

    二、参赛条件

    本次大赛设未落地项目组、已落地项目组两个组别。重点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7个领域参加比赛。

    (一)未落地项目组

    项目创办主体为拥有技术创新成果的海内外创业人才(团队),或者计划在海州区注册成立新的经营主体的国内外企业。参赛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1.项目符合海州产业方向,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产品或服务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

    3.在大赛公告发布时尚未在海州区注册成立企业;

    4.参赛项目的产品、技术等归属参赛团队或企业,相关知识产权权属人为核心团队成员或参赛企业,或通过受让、受赠等方式,获得上述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与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无产权纠纷。

    (二)已落地项目组

    1.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业务,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

    2.企业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且为非上市企业;

    3.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企业工商注册地址在连云港市内;

    4.已落地项目组分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工商注册时间在2019年1月1日(含)之后的企业方可参加初创企业组比赛;企业工商注册时间在2010年1月1日(含)之后,在2018年12月31日(含)之前的企业只能参加成长企业组比赛;

    5.报名截止前成长组企业必须在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站(http://www.innofund.gov.cn)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注册。对初创组企业不作此项要求。

    三、大赛安排

    (一)宣传发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2020年连云港创新创业大赛暨“创赢海州•双招双引”英才会公告;在重点城市举办推介会;通过赴重点地区高校(院所)、孵化器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项项目对接;充分发挥社会专业机构项目储备多、质量高的优势,遴选一批项目。

    (二)组织报名。自评符合参赛条件的团队和企业登录“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官网(网址:www.jscyds.org)统一注册报名。未落地项目组用户类型选择“团队组”、已落地项目组用户类型选择“企业组”进行注册。报名项目应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参赛相关信息,并对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参赛项目全部报名材料(报名表、附件,一式两份)报送截止时间:2020年9月10日17:00。

    报送地址及联系方式:

    未落地项目组:海州区委组织部,0518-85427978,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秦东门大街28号海州区政府211室。

    已落地项目组:连云港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0518-85813873,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大道17号科技创业城3号楼801室。

    大赛与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八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对接,对符合省赛条件的优质参赛项目,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将同时推荐其参加第八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

    (三)资格确认。由组委会办公室对参赛项目资料进行审核、资格确认。  

    (四)初赛。初赛计划安排在9月中旬,由组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以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专家评审委员会结合前期项目对接情况,通过集中评议、专家打分的方式,未落地项目组、已落地项目组分别取最终得分前15名、前12名的项目进入决赛。

    (五)尽职调查。组委会办公室对决赛入围项目进行现场或电话调查及参赛确认,进一步了解参赛项目相关情况。在尽职调查阶段,如出现不能参加决赛的项目,依次递补。

    (六)决赛及颁奖。决赛计划安排在9月下旬,采取材料评审和项目路演方式进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进入决赛项目的材料进行评审,详细评判项目的可行性、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竞争力及团队成员等情况;第二阶段:抽签决定参赛顺序,通过项目路演的方式对项目进行展示并回答专家提问。专家根据项目展示与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和打分,取平均分作为决赛项目的最终得分。决赛现场公布得分,决赛结束后进行现场颁奖。

    进入决赛及获奖项目名单具体登录连云港市科技局网站、海州区政府网、海州人才网以及红韵海州、海州科技、海州人力资源、海州商务、海州经济开发区、海州区总工会、海州青年微信公众号查询。

    四、支持政策

    (一)奖金支持。未落地项目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6名,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获奖项目须在大赛结束后6个月内在海州区注册成立企业。待企业按照获奖项目业务范围正式生产运营,并经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考察评估确认后方可领取奖金。已落地项目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和2000元。奖金由企业赛后申领。

    (二)创业支持。支持获奖的创业团队优先入驻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可以为其免费提供一定时间的工位。项目符合海州区招商引资政策的,可以享受资产租购、用地保障等政策。大赛后注册为企业的,优先入驻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相应租金减免等扶持政策,协助对接创投、风投、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助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搭建人才招聘平台;创办的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对象,持续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对企业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分别奖励150万元、60万元、20万元;新认定的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奖励50万元;新建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保健、休假疗养、教育培训等全方位服务。

    (三)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参赛企业申请“苏科贷”科技贷款项目,大赛合作银行优先给予贷款授信支持,大赛合作创投机构对有融资需求的参赛项目纳入优先支持序列进行考察。符合条件的项目或个人优先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各类创业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人才和企业最高享受300万元的“人才贷”和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给予贴息。新落地海州区项目,区级产业投资基金给予重点支持,最高给予3000万元扶持,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四)人才支持。符合相关条件人才,优先推荐申报江苏省“双创计划”、连云港市“花果山英才计划”等,对入选项目分别给予最高800万元、500万元资金资助;采取“以赛代评”方式,符合“智汇海州人才计划”条件的项目,直接给予最高300万元的研发经费扶持;对于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每月1万元连续三年的生活补贴、最高200万元购房券以及连续五年每年1万元的住房补贴。

    (五)贡献支持。新注册落地海州区项目,符合《海州区招商引资项目扶持办法》(海政办发〔2019〕44号)相关条件的,自投产年度起5年内,由项目所在镇街、园区根据项目类型和对本地区经济贡献度,从地方财政预算企业扶持事项中予以奖励。奖励额度最高为地方留存财力的30%。

    (六)其他支持。市外来连参赛的项目获奖后,其参赛交通费用与住宿费用,根据发生费用的实际情况给予每个团队不超过0.5万元的资金补贴。鼓励各类组织机构推荐优秀项目,每推荐1个项目进入决赛且注册落地的,待企业正式运营后,生产制造类项目给予5万元、其他项目给予1万元推荐奖励,如果是由国家人才工程或省、直辖市组织部重点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创办的,每个项目分别另给予10万元、5万元推介奖励;推荐落地项目符合海州区重大产业项目认定基本条件的,同时享受《海州区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奖励办法》(海委办发〔2018〕32号)相关奖励。

    五、其他事项

    (一)参赛团队、企业应承诺无虚报项目、虚构事实、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并签订承诺书;一旦发现存在违反上述承诺的失实或失信行为,不论处于大赛何种阶段或赛后,团队、企业自愿承担取消参赛资格、撤销所有奖项及相关科技计划支持、记入信用档案及其他相关法律责任等。

    (二)提供的项目资料如发现有抄袭、盗用、造假等不法行为或者活动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大赛比赛资格且一切法律责任由其自行负责。

    (三)相关项目导致的侵犯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知识产权等法律责任由项目方自行承担,活动主办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四)为保证项目质量,主办方保留进一步补充本比赛规程以及对部分奖项空缺或减少的权利。

    (五)由于突发事件或其它主办方无法控制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大赛的管理、安全、评审或公正性及其它情况下,主办方有权单方面推迟或取消活动相关环节。

    (六)组委会拥有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素材来源: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